1.服务简介:
移动作业机器人装备越来越多应用于建场景,针对激光雷达、相机、IMU、激光测距等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自主开发软硬件系统:包括定位导航、地图构建、驱动控制、避障、路径规划、任务控制、App通讯对接、系统诊断等模块;以及自主开发核心算法包括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功能核心算法。
2.服务内容:
服务移动作业型建筑机器人的移动端作业,重点针对混凝土强度检测、打孔及安装等作业需求,实现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移动作业协同驱动控制、实时高效通讯、高效作业移动规划,自主开发软硬件系统,自主开发核心算法,要求自主可控,并具备下属特点:
(1) 多模式人机交互与三维可视化。开发人机交互操作系统使作业过程智能化。人机交互采用键盘和基于Android架构的嵌入式可移动终端APP两种方式实现。具备用户管理、 图纸文件浏览、作业位置数据输入与组织、移动底盘和机械臂运动控制与反馈、自主作业控制等功能,作业过程如移动定位、规划、三维点云模型、机械臂规划等均可三维可视化显示。
(2)多通讯接口定义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预定义多种通讯接口(TCP、UDP、CAN、485、232、USB、HTTP等),可实现多种硬件匹配选用。融合视觉、激光雷达、IMU和里程计等多传感器数据,通过动态点云过滤算法去除噪点,并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改进优化融合算法框架,为移动作业机器人的建图、定位及路径规划等功能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3)控制系统的编程语言和工具: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进行开发;使用开发环境(如Arduino IDE、Visual Studio等)进行编译和调试。
3.适用范围:
服务移动作业型建筑机器人的移动端作业,重点针对混凝土强度检测、打孔及安装等作业需求。
4.服务流程:
甲乙双方需求任务对接——提供软件源代码及典型场景测试服务——修改校正——测试及应用技术支持
5.收费标准:具体价格--面议
6.服务团队:智能协作与高性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科研团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学、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70余亩,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8亿元。现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4个;建有高等研究院。自2015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7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83项。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5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3项,获得专利授权2700余项。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9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8%,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兼职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部级人才称号获批者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