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年数:5
产品数量:28
服务次数:15
金属粉末粘结剂喷射3D打印工艺
价格面议
累计成交量: 0
累计评价: 0
B.技术研发
B1.研发服务
B1.3 新工艺研发服务
数量
产品详情

服务简介:

粘结剂喷射金属3D打印技术工艺具有高速度、低成本、高精度的显著优势,以及国外在该技术方向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2018年该技术被MIT 评为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虽然粘结剂喷射与面成型(LCD、DLP)3D打印技术是目前3D打印行业的发展热门,但人们对粘结剂喷射技术的认知仍然有很多不足,该技术一度被认为精度差、强度低,甚至被误认为该技术做不了高强度致密金属零件。事实上,很多材料用该技术已经取得了较高的致密度,性能指标满足了绝大多数应用场景。因此,提出了这一创新项目,旨在专注于该技术方向的开发和应用,以实现批量化应用为目标。

本项目旨在实现高精度金属粉末粘结剂喷射3D打印工艺,拟针对金属粉末粘结剂喷射3D打印相关产品开展工艺实验、加工质量测试、评价及优化研究,以解决微细金属粉末的高精度构件打印还初坯密度低、粘结剂不匹配和致密化难等突出难题。基于开发的试验方案开展基础工艺实验,获得最优工艺参数区间,为产品设计及销售提供数据支撑。

该项目所涉及到的粘结剂喷射金属3D打印技术非常复杂,其复杂在于不仅所涉基础科学面太多,而且影响最终零件性能和精度的因素太多。项目通过工艺研究,研制3D打印技术常规所需掌握的软件、控制等技术外,掌握粘结剂、金属材料、烧结工艺及其相互影响规律,需要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一套确定的工艺方法,持续稳定地生产出合格的零件,并不断提高打印精度,丰富材料种类,同时达到环保要求。

服务内容:

本实验中所用的3D 打印设备,具有成形精度高,成形质量好,操作方便等优点,可打印材料的丰富多样(从金属到陶瓷,金属与金属的复合材料,陶瓷与金属的复合材料等)且不需要支撑结构。可根据喷头堵塞情况,在不同层面之间自动进行微小错位打印,容忍部分喷孔堵塞产生打印缺陷,通过喷头波形修改技,术调整墨滴大小和喷射速度,实现稳定喷墨同时减少墨滴对金属粉末的冲击,达到最佳喷射效果。本服务可以针对具体材料和结构,分析金属粉末粘结剂喷射3D打印过程中多参数对零件致密度的影响,建立致密零件的最佳“打印-烧结-后处理”工序;以某款金属粉末粘结剂喷射3D打印产品为对象,开展零件性能测试与分析的研究,制定规范工艺流程。


适用范围:

机械、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医疗、能源、电子


服务流程:

  • 双方沟通洽谈,签到合同;
  • 乙方启动金属粉末粘结剂喷射3D打印工艺研究;
  • 甲方按照标准验收,完成交付。


收费标准:

  • 签定合同,甲方支付50%的经费;
  • 项目验收后,支付余款。


服务团队:

丁子珊,女,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航空航天等军工精密零件的先进制造工艺研究、增才制造工艺研究、磨削加工质量与残余应力控制、智能制造装备与工艺等研究工作。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上海理工大学思学学者、志远学者,机械工程协会高级会员,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技术)委员,上海市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表面技术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船集团课题、中国商飞课题;参研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上海市协同创新项目、上海市科委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及上海市基金以及船舶、航天等企业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担任多个加工制造类期刊审稿人。


机构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7月,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学校包容了沪江大学的美丽校园及其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视野、格局,也包容了沪江商科的发展思维;学校传承了德文医工学堂以来的百年工程教育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传承发展“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以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学识抱负的合格公民。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7500余人;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有5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学科建设方面,工程学科、材料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拥有1个上海市Ш类高峰学科,4个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1个学科参与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平台方面,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及省部级平台51个,拥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

联系我们
联系人:
黄卫东
联系电话:
55271925
联系地址:
上海,杨浦区,军工路516号格致堂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