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简介:
大型船舶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在长期高负荷运行及恶劣工况下易发生绝缘材料劣化、护套破损等故障,导致绝缘性能下降、漏电流增大。此类漏电流不仅会引发电击事故威胁船员安全,更可能因局部放电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严重危及船舶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对船舶电力系统的漏电流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漏电流检测原理限制,特别是直流系统测量时需将电缆正极和负极同时穿过漏电流传感器,这对传感器结构设计设置了固有约束条件。漏电流传感器目前面临以下挑战:(1)大型船舶由于负载功率高、电流大,传感器必须采用大口径设计,导致结构复杂度的显著提升。(2)大型船舶机舱内部电子设备布置密集,电磁环境恶劣,传感器受到的干扰增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针对船用漏电流传感器的设计难度大和多场耦合下的干扰问题,开发应用于船用漏电流传感器的参数化设计工具和多场耦合优化工具,并对船用漏电流传感器进行多场耦合仿真计算、分析及优化设计,提升传感器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2.服务内容:
(1)对船用漏电流传感器进行多场耦合仿真计算、并对漏电流传感器进行优化设计;
(2)开发船用漏电流传感器参数化设计工具、 多场耦合优化工具 ;
(3)制定船用漏电流传感器参数化设计流程、船用漏电流传感器多场耦合优化流程。
3.适用范围:
船用漏电流传感器
4.服务流程:
第一阶段: 签订合同一个月内完成船用漏电流传感器多场耦合仿真计算;
第二阶段:签订合同两个月内完成船用漏电流传感器优化设计;
第三阶段:签订合同三个月内完成船用漏电流传感器参数化设计工具开发;
第四阶段:签订合同四个月内 完成船用漏电流传感器多场耦合优化工具开发;
第五阶段: 签订合同四个月内 完成船用漏电流传感器参数化设计流程制定、完成船用漏电流传感器多场耦合优化流程制定;
第六阶段:签订合同五个月内完成人员培训、验收。
5.收费标准:
支付方式:银行转账。
分期支付:
(1)合同签订后5日内支付50%;
(2)验收和结题后5日内支付剩余50%。
6.服务团队:
联系人:袁 涛,联系电话:1832176880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学、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70余亩,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8亿元。现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4个;建有高等研究院。自2015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7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83项。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5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3项,获得专利授权2700余项。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9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8%,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兼职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部级人才称号获批者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