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简介:
增材制造是指基于类似数学微积分的离散-堆积原理,由零件三维数据驱动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实现精确可控的,逐层增加材料直接制造零件的数字制造技术。相比减材和等材制造,增材制造无模具、无工装,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制造加工工艺方法,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将会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和颠覆性技术体系。这种颠覆性体现在,除了这种新的制造工艺自身带来的优势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结构设计、高性能材料制备、复杂构件制造的一体化,并为宏观上的结构设计和微观上的材料制备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2.服务内容:
① 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在零部件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如,轻量化,拓扑优化等),推动相关工业领域技术创新;
②通过3D打印技术(增材)与数控加工技术(减材)相结合,实现增材制造领域精益生产制造;
③通过智能化制程控制技术和五轴精度测量技术,实现现场实时检测和逆向数据库生成,大幅提高制件成功率和质量,实现100%在线检测能力,从而使得零部件小批量产成为可能。
3.适用范围:
汽车领域、工业领域、文创领域等。
以汽车领域为例: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普遍对于3D打印技术的理解是应用于早期样品开发和试制,实现无模具低投入的制造替代。但3D打印最核心的优势是在于对产品设计自由度的释放,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实现零部件的轻量化。根据国外基于汽车结构件的分析的文献来看,普遍认为在同等材料等级替代的基础上,使用3D打印的零部件可以实现至少20%以上,最大70%的产品轻量化。对于新能源汽车开发、传统乘用车及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竞争力提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服务流程:
用户调研→产品定义→基础研究→委托合同→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快速原型→整体解决方案(或产品)
5.收费方式:
用户调研 | 5-20万 |
产品定义 | 5-10万 |
工业设计 | 5-30万 |
结构设计 | 5-30万 |
快速原型 | 1-5万 |
量产设计 | 5-20万 |
供应链整合 | 1-10万 |
量产实施 | 价格面议 |
根据需要提供内容的差异,工作量和难度有所不同。常规创新设计服务在5-60万之间。
上海莘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增材制造))是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指导,核准批复的“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载体实体单位,由上海市增材制造行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和优势技术企业共同发起成立,被命名为“上海市增材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上海市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做实《“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完善上海制造业的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 中心位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核心城区滴水湖畔,现有技术团队50余人,院士专家1人,技术领军人物5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50%;研发、科教支撑相关仪器设备20余台套,总投资约2500万元;办公研发面积近4000平方米。 中心借鉴国际先进制造业创新经验,汇聚了一批在增材制造领域具有优势发展方向的研发、制造、应用单位,以协同创新为取向,以产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由各类创新主体自愿选择、自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相关创新资源,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