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简介:以动力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全面多角度考虑动力电池单体到系统全生命周期低碳制造、安全防护、提效延寿、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控、回收与再利用等重要功能,突破以上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能够满足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电动船舶等储能装置上稳定、健康、高效运行的动力电池管理与控制技术,显著提升新能源低碳动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基于模型与成组架构,通过系统的数据存储端特性,研究缩量存储与重构还原技术,解决海量数据存储,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迭代提供数据支持。
2.服务内容:
为实现储能、电动汽车、电动船舶等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的高安全、长寿命、全周期管控,研发先进低碳电池单体-系统全周期智能制造与安全管控关键技术,服务内容主要包括:(1)以高比能动力电池机械滥用实验和热滥用实验为基础,搭建以防范热失控为核心的电池安全管理技术平台;(2)通过在电池负极侧植入参比电极监控负极电位,利用AI等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动力电池的无析锂快充和延寿;(3)为实现电池的早期故障诊断及安全预警,开发电池微小内短路故障模拟快速原型,并基于电池充电电压曲线特征提出微小内短路故障定量诊断方法;(4)基于多维度电池模型,提出动力电池多状态高精度估计方法。(5)研究海量数据在电池管理系统中存储需求和技术瓶颈;(6)研究应用于分频模型和重构算法的技术方法;(7)研究应用于电池动力系统等海量数据端的缩量储存和重构等关键技术。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下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
3.适用范围:所研究的技术可直接服务于新能源汽车、船舶等运载工具、智慧能源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储能电站等低碳领域企业和机构。
4.服务流程:1、双方沟通评估项目开发事宜,签订合同;2、乙方启动项目开发算法以及搭建软硬件平台;3、甲方按合同标准验收,完成交付。
5.收费标准:1:签订合同,甲方支付合同意向金10%, 2:乙方启动项目,甲方支付合同的40%经费,3:项目验收后,甲方结清合同的余下50%。
服务费用区间为30万至80万元,具体收费将在项目启动前与客户商议,根据项目实际服务工作量确定。
6.服务团队:上海理工大学全生命周期联合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特色方向电池监控与预测、故障诊断、电池安全管理、电池均衡、低碳制造等。实验室资源完备,共计400多平方,实验设施完备,搭建了电池制造、电池测试、电池成组、电池安全以及电池回收与可持续发展一体化实验室,可开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技术应用等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和上海市科委等项目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0余项,国际PCT发明专利4项,部分技术已在高科技企业长期良好运行。
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7月,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学校包容了沪江大学的美丽校园及其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视野、格局,也包容了沪江商科的发展思维;学校传承了德文医工学堂以来的百年工程教育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传承发展“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以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学识抱负的合格公民。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7500余人;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有5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学科建设方面,工程学科、材料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拥有1个上海市Ш类高峰学科,4个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1个学科参与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平台方面,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及省部级平台51个,拥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