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年数:6
产品数量:13
服务次数:8
基于贴片式多普勒超声的颈动脉血流参数监测装置
¥30.00 万元 - 45.00 万元
累计成交量: 0
累计评价: 0
B.技术研发
B1.研发服务
B1.2 新产品研发服务
数量
产品详情

1. 服务简介:专注于提供高精度血流动态监测技术的算法研发支持,聚焦于超声多普勒信号处理与动态血流监测技术,通过创新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数据融合技术,提升血流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和精确性。本服务专注于提供高精度血流动态监测技术的研发支持,通过创新的多普勒传感技术和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最大效用地提升创新式硬件设备的实时监测能力,确保血流参数的高精度和动态监测的稳定性,帮助企业在血流监测设备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克服技术瓶颈。

2. 服务内容:

(1)软件方面:①基于超声多普勒传感技术研发高精度信号处理算法,以实现对血流速度、心输出量和脉搏波传导速率的精确监测。②引入频域与时域联合优化策略精准动态监测。③融合健康模型与机器学习,开发能够适应多样化应用场景的血流动态监测算法。④通过对用户生理特征的深度建模,构建具有环境适应性的自调节监测机制。⑤探索多源信号(如多普勒信号、加速度计数据等)的深层次数据融合,开发基于多通道输入的智能融合算法。

(2)硬件方面:①研究高贴合柔性性超声探头的设计,优化其与监测算法的适配性,减少信号丢失。②提供低功耗平台与高精度传感器的集成方案,确保设备在多场景下的持久运行和高质量信号采集。③研制超声发射采集一体化微型硬件系统,确保整体设备尺寸微型化轻型化,最终实现设备可穿戴。

3.服务范围:医疗器械研发企业。

4.服务流程:

(1)分析规划:与客户充分沟通,明确核心算法与技术研发需求,制定详细的研发规划和时间节点。

(2)技术研发:团队专注于高精度血流监测算法的研发,包括多普勒信号处理算法、动态监测算法以及数据融合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客户通过提供真实数据、实验条件或模拟场景,为技术研发提供支持,确保符合实际需求。

(3)硬件适配:客户根据参与硬件设计与优化的需求确认,共同优化探头设计、信号采集方案和低功耗平台的实现,确保设备的适用性。

(3)迭代优化: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进行多场景测试,不断迭代优化算法与硬件设计。

5.服务团队: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陈建刚 教授 13681990568

6.收费标准: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和合作方案,预估费用区间为30万至45万元(不包括硬件投入费用),具体费用将在项目启动前与客户商议后确定。

机构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目前设有4个学部: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学部;30个全日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亚欧商学院;4个书院:孟宪承书院、经管书院、大夏书院、光华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崇明生态研究院、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管理型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可授予21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2个,II类2个,IV类2个),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学校有教职工4,394人,其中专任教师2,352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969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4人,国家及上海市其他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247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5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272人,硕士研究生15,940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341人。 学校理工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1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4个上海高校智库,9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备案。现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校主办和承办人文社会科学类中文学术期刊23种、英文学术期刊4种,两校区图书馆馆藏印刷型文献总量480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58个(450个子库)。

联系我们
联系人:
朱立峰
联系电话:
021-54345100
联系地址:
上海,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行政楼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