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简介: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效率需求的增加,无菌包装技术在食品、饮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卓越性能的无菌包装机在确保食品企业产品保质期方面至关重要。国际企业在无菌包装机领域先行发展,具有显著优势,行业龙头生产的无菌包装机仍一直充斥着中国市场。但其价格成本过高,且每年另有高昂的维护费用,大大限制了我国食品加工企业的盈利空间。此外,国外产品在满足本土企业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方面存在不足。
近年来,国内开始在无菌包装机领域迅速发展,但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新产品开发周期长、模仿多、创新少,许多企业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度过高。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仍存在技术瓶颈:残留的双氧水太多,外溢后严重污染环境,并对操作工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包装机杀菌性能跟不上,导致食品货架寿命的延长受限;机械保养喷雾使用不够灵活全面,导致产品稳定性和灵活性差。
针对上述关键技术难点,本团队提供无菌包装机关键零部件研发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为研发技术先进、智能化高、绿色环保、性价比高的无菌包装机提供技术支持。
2.服务内容:
1.臭氧杀菌装置
研发新型臭氧装置。采用四件臭氧发生器串联生产臭氧,生产稳定,工作寿命长,同时可以根据调解旋钮以及显示屏调解生产臭氧的效率,适合不同需要臭氧的无菌包装机;采用水气混合桶将水与臭氧想通,然后混合均匀,排出后可以直接对设备或者需要包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保证整套包装流程无菌,适用于多种型号无菌包装机。
2.残留双氧水回收机构
研发残留双氧水回收机构,加入残留双氧水回收机构后,无菌包装机可攻破双氧水的汽化外溢难题
3.浸泡机构改进
在进行无菌包装时需要对包装袋进行浸泡杀菌,从而保证包装袋表面的清洁,现有的浸泡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风干的方式对包装袋进行处理,风干的过程中会有灰尘附着在包装袋上侧,影响包装袋的清洁。
4.流量控制功能的改进
现有的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无菌包装机存在的缺陷是:
(1)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不便于对产品的弧面进行包装,使得适用性较差;
(2)不便于根据产品大小来控制包装的速度,使得包装的质量较差
5.包装袋大小可调节功能的改进
现有的具有包装袋大小可调节的无菌包装机存在的缺陷是:
(1)不便于对自身的结构进行拉伸调节,导致其使用时的包装效果较差,无法来对大小不同的袋子进行包装处理;
(2)法对自身的侧端部进行开合调节,导致其使用时的防护效果较差,安全性能较差。
6.包装袋成型机构的改进
现有的具有包装袋成型机构的无菌包装机存在的缺陷是:
(1)包装机底部没有使用减震结构,使得在使用时容易抖动,从而使得实用性较差;
(2)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上料较为麻烦,使得包装的效率较低。
7.双向封袋技术的改进
现有的具有双向封装的无菌包装机存在的缺陷是:
(1)不便于根据使用需求来对本体的封装节点进行调节,导致其封装时存在着使用时不够便捷的情况;
(2)无法将自身的存储结构进行调节,导致其存储时存在着安全性能较差。
3.适用范围:
对无菌包装机的稳定性和环保性等核心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包括对臭氧杀菌装置、残留双氧水回收机构、流量控制功能、包装袋大小可调节、包装袋成型机构、双向封袋技术、包装膜纠编机构、进料机构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从结构上进行创新性改造。
4.服务流程:
(1)根据委托方需求进行深度沟通;
(2)签订技术开发合同;
(3)开展项目具体研发、给出技术解决方案;
(4)提供研究报告等结题资料。
5.收费标准:
收费区间:10-100万元
具体根据双方商讨,并由双方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合同约定金额。
6.服务团队:
由具有丰富项目研发经验的团队主持,团队成员涵盖软件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等。
联系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白教授 13524635811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目前设有4个学部: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学部;30个全日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亚欧商学院;4个书院:孟宪承书院、经管书院、大夏书院、光华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崇明生态研究院、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管理型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可授予21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2个,II类2个,IV类2个),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学校有教职工4,394人,其中专任教师2,352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969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4人,国家及上海市其他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247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5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272人,硕士研究生15,940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341人。 学校理工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1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4个上海高校智库,9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备案。现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校主办和承办人文社会科学类中文学术期刊23种、英文学术期刊4种,两校区图书馆馆藏印刷型文献总量480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58个(450个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