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简介:
智能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及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等优势,在满足大批量检测连续性、一致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能将人从恶劣检测环境、高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且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种工业应用场景,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检测过程的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
本团队长期致力于模式识别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应用,在工业质检、智慧农业、医疗健康和流程优化等领域形成了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决策的核心技术优势,未来将重点突破少样本异常检测、工艺参数动态优化等方向,以期与生产企业共同推动模式识别技术从学术创新到产业价值的转化落地。
在工业领域,开发过木制复合板面质检系统、聚乙烯补口热熔焊机智能系统,以及基于双目视觉的铁轨爬行距离高精度检测算法;创新性地采用声学信号处理技术实现非金属制品的快速无损检测。在智慧农业方向,团队研发的水产养殖生物视觉属性分析系统可对工厂化对虾养殖实现水下实时数字化监测,结合水质溶解氧软测量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智慧化水平。医疗健康领域,分别采用3D重建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脊柱、妇科医疗诊断技术的AI赋能提供了应用实践支撑。针对焦化行业开发的智能配煤系统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了显著的降本增效。
2.服务内容:
模式识别技术应用研究基础:
1)水质溶解氧软测量技术;
2)多目标规划的焦化配煤软件系统;
3)基于机器视觉的铁轨爬行距离检测技术;
4)工厂化水产养殖生物视觉属性检测技术;
5)基于机器视觉的仪表远程在线监测技术;
6)妇科、骨科领域医学影像机器学习技术;
7)木制复合板面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8)聚乙烯智能热熔焊机系统研发技术;
9)非金属矿物制品敲击声学检测技术。
3.适用范围:
工农业生产数字化应用需求下的智能检测及控制应用开发与测试。
4.服务流程:
(1)需求沟通;(2)洽谈对接,签订合同;(3)智能检测系统设计;(4)算法开发;(5)提供算法报告及交付物整理;(6)算法设计汇总及分析报告和项目总结。
5.收费标准:
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评测。
6.服务团队:
学校智能装备科研机构课题组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东海之滨,临港热土,是一个培养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学校成立于1960年,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奉贤、普陀、金山、闵行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800亩,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共有13个二级学院,35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上海市重点专业10个。学校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上海航天局、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等300多家中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开展的中德合作人才培养,是教育部批准的纳入高职招生范围的人才培养项目。截至2022年6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4.7万余人,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其中,70%以上在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航天业、信息服务业和城市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就业。近年来,学生获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奖项200余项。 六十余载日月更替,星汉灿烂。学校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今天正风华正茂,昂扬朝气地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将对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干,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叠加的“一体两翼”专业布局,实现全力创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打造支撑上海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积极承担大学的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流职业院校。